教育问题

“南方周末”,是我很欣赏的一份报纸,冷静,客观,有深度。苦民生所苦,忧家国所忧,铁肩担道义,妙手著文章,每一期报纸都不厚,但篇篇厚重,足以让偶从这个周四读到下一个周四--下一期报纸出来的时候。当然,如果你不喜欢这份沉重也没关系,那就看看电视吧,“新闻联播”“北京新闻”几十年如一日的欢歌艳舞盛世太平,什么时候都是领导很忙、中国人民很幸福、世界人民很痛苦的样子,猪肉比唐僧肉还贵的时候依然有发改委的砖家叫兽出来稳定民心:只是涨了一点点而已嘛。水价猛涨了9毛依然能找出一明显是托儿的大妈在电视里一脸兴奋地嚷嚷,没事没事,对偶们影响不大,涨价好,涨价就能促进大家节约用水了--好象不涨价您就不知道节约用水是吗?

最近几期的南方周末,拷问的是中国教育的失败与乱象。已经故去的钱学森问温家宝总理,为什么中国的大学出不了杰出的大师?温家宝无言以对。温家宝只能无言以对,因为失败的不仅仅是中国的大学教育,实际上从一开始,偶们对孩子的教育就走错了方向。

开心网上的一个转帖,以“灰姑娘”为例,讲述的是偶曾经接受过的那种所谓教育。

上课铃响,学生,老师进教室。
老师:今天上课,我们讲灰姑娘的故事。大家都预习了吗?
学生:这还要预习?老得掉渣了。
老师:?灰姑娘?是格林童话还是安徒生童话?他的作者是谁?哪年出生?作者生平事迹如何?
学生:……书上不都写了吗?不会自己看啊?
老师:这故事的重大意义是什么?
学生:得,这肯定要考的了。
老师:好,开始讲课文。谁先给分个段,并说明一下这么分段的理由。
学生:前后各一段,中间一段,总分总…….
老师:开始讲课了,大家认真听讲。
学生:已经开始好久了 …. ……….. ………..
老师:说到这里,大家注意这句话。这句话是个比喻句,是明喻还是暗喻?作者为什么这么写?
学生: n人开始睡觉 …. ………..
老师:大家注意这个词,我如果换成另外一个词,为什么不如作者的好?
学生:又 n人开始睡觉 …. ………..
老师:大家有没有注意到,这段话如果和那段话位置换一换,行不行?为什么?
学生:我又不是你,我怎么会注意到啊?又 n人开始睡觉….
老师:怎么这么多人睡觉啊?你们要知道,不好好上课就不能考好成绩,不能考好成绩就不能上大学,不能上大学就不能……你们要明白这些做人的道理。
剩下的还没睡觉的,并且认真听课的学生,真不愧是”精英”啊。

真是汗颜,偶曾经就是那些不睡觉认真听课的好学生之一。是这种荒唐教育的受益者,混乱中考上所谓的大学并且借此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养家糊口,也是这种荒唐教育的受害者,上大学后才知道什么叫百无一用是书生,只知死背书并且无数次痛骂文言文和鲁迅文章的艰深晦涩,却不知其中微言大义。只知道书中有“人生观”“道德观”“世界观”字样却从不知正确的人生观、道德观、世界观对人一生成长的重大意义。

偶反过来又想,这些东西,有谁教过吗?没有,在偶小学时,老师在班上把思想道德那本书逐字一念,就算教完了。初中3年是忍着恶心背政治,高中3年完全是为高考而去,一直到了大学,偶才开始去想这些问题,只是这时学习已形同放羊,全靠自觉。

偶经常在想,教育是应该成就人性还是摧残人性?在本末倒置的情况下,偶们怎么能指望中国的教育出杰出的大师呢?

教改一直在改,虽然偶对成效如何持悲观态度,但确实很希望,小宝长大以后,不要再接受这样的教育。

SONY DS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