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一下让偶的记忆回到20年前。类似的句式,偶当年也写过,类似这种用力过猛的语言使用,偶当年也用过。偶当年也无限怀疑,为什么非得“摔破储钱罐”才能拿出里面的钱呢?罐底明明有个开口的,根本不需要把它砸了。最大的原因,当然是说谎的大环境使然。
上学时考过无数次作文,中考那篇作文题目印象最深刻,题目分一大一小,小作文大概就是说某同学病了,为了体现互助友爱,另一个同学背他上学。要求用300字描述这个背同学上学的情景。
偶当场杯具了。绝对扯蛋,偶从不干这种缺德事。同学病了,我曾替他请过假,但绝没干过非把他背学校去的事:人家都病得走不动道儿了,但凡脑袋里没进水的人都知道应该请假看病吃药休息……上学?脑子被驴踢了吧。
要命的是,这是考试,这300字还非写不可,而且还要往大了写。偶一边悲愤地诅咒出题的人,一边绞尽脑汁想怎么往里填这300字,什么山路崎岖啊、瓢泼大雨啊、路上摔一跤还咬牙往前走啊……高了,这艺术,真是高于生活。
大作文则是800字写一篇评论,主题浅白可笑:互助友爱的好。这种做人的基本道理还用800字去写才明白啊,三字经里12字就写好了:融四岁,能让梨,弟于长,宜先知。偶依然是于凑字的形式完成了这800字,内容基本是“举个例子,爱迪生,爱因斯坦,居里夫人……
爱迪生之流是不是真正干过这些事儿偶其实也不知道,只是这么听说了而已,这还是从课文里听说的,其实课文也在造假:南方周末揭发了篇造假的课文:爱迪生小时候在危急情况下给他老妈做了个阑尾手术救了老妈一命。不过据文献记载,第一例阑尾手术开展时,爱迪生已经40多了,哪来的“小时候”?偶现在是个外科医生,也做过阑尾手术,觉得一个小孩一个人,注意是一个人,就把阑尾拿下了,这牛皮,也吹得大了点。
偶曾想,30年过去,过往的荒谬或许已如烟花消逝于岁月的长空中;或许等小宝长大,说真话讲人事不再成为一种奢侈的品质;或许小宝不会再有吾等被韩寒所嘲笑的经历:从第一篇作文开始就在说谎,先是被逼,后是自愿。
然而前景似乎不妙,2006年北京高考的作文题是“北京的符号”,时值奥运前夕,毫无疑问,这种命题造就了数万篇赞歌文章。阅卷老师在天安门、故宫、长城的作文海洋里狂吐不止。偏有位大兴黄村的孩子不这么写,他觉得对于他这个郊区的孩子来说,生活中有天坛、故宫、豆汁吗,什么才是北京郊区的符号呢?这位孩子没能有偶考场上的投机与圆滑,洋洋洒洒写下真实的想法,800字一气呵成,结果是:作文30分(满分60)、复读一年、4年后在南方周末写了篇短评来回应“说谎的作文”一文。
所以偶在想,如果有机会,还是让小宝学学偶,多写点日记吧,没有外界的评判与压力,真实只存在于日记中。